有圖有真相 教你肉眼識別翡翠A、B和C貨 | |
日期:2016/5/4人氣:4704 | |
翡翠A貨是指天然翡翠,B/C貨是指人工處理過的翡翠!天然翡翠和人工處理翡翠無論在價格還是收藏價值上都有很大差異。如何準確區分兩者呢?要從這幾點入手,注意甄別。 1、看酸蝕網紋和溶蝕坑 這是最最重要、決定性的證據。為什么B貨表面會有酸蝕網紋呢?這是因為充填在翡翠B貨的礦物顆粒間的膠硬度比較低,在切磨拋光時,低硬度的膠容易被拋磨,形成下凹的溝槽,像干裂土壤的網狀裂紋,又稱為龜裂紋。一起來看圖片: B貨表面的“酸蝕網紋” B貨表面的充膠溶蝕坑 如果充膠溶蝕坑比較大比較明顯時,有時甚至可以看到膠里面的氣泡。然后,在判斷表面這些紋路是否是酸蝕網紋或者溶蝕坑時有幾點需要注意: 一定要在拋光程度好的部位觀察,拋光不好的表面,或者佩戴時間比較長的A貨表面磨痕和凹坑比較多,要注意區分哦! A貨拋光不好時表面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小坑,而B貨表面即使是溶蝕坑,坑與坑之間也可以隱隱見到酸蝕的紋路連接在一起。 這個是A貨拋光不好的印記 不要將A貨表面出現的“桔皮效應”與溶蝕坑混淆。A貨表面的“桔皮效應”是由于翡翠內部不同礦物晶體的硬度有差別,較軟的顆粒會被磨蝕形成下凹狀。 “桔皮效應”與溶蝕坑的區別在于:“桔皮效應”所形成的坑的邊緣比較平滑,而B貨溶蝕坑的邊緣比較銳利,這種感覺就好像是高低起伏的平緩山丘與水泥地上的裂縫(或坑)之間的差別。 A貨“桔皮效應”與B貨表面“酸蝕網紋”和“溶蝕坑”的對比圖 2、看顏色 由于經過了酸洗漂白,翡翠中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雜質被溶解,黃底和臟底被清除,但淺綠和粉藕底色仍會存在。 再仔細觀察翡翠白色的部分,如果是B貨則特別白,沒有雜質沒有灰黃的成分,淺綠的部分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特征,綠色顯得特別鮮純,無黃灰色調的干擾。 但是,也有少量酸洗不徹底的和使用帶有黃色調樹脂膠的翡翠B貨,看不出這一特征。天然翡翠在放大觀察時常可見到小銹斑、小黑點等雜質。 如下圖所示: 這三塊是同一塊料子,左邊是A貨,中間是酸洗過但還沒充膠的B貨,右邊是充膠后的B貨。水頭是不是好很多呢,酸把黃灰等雜色都洗掉了。 下面這兩個,大家看看是A貨還是B貨? 上圖這兩件都是滿綠的A貨翡翠,綠色非常純正,仔細辨別可以發現它們的綠中透了點黃色。 人的眼睛對黃色是極為敏感的,如果想要準確定義手中翡翠的顏色,一定要勤加練習自己的眼力了! 下面這件是B貨的綠色,可以做一個對比: B貨翡翠的綠色非常鮮純,可以看出這個綠里面缺少黃色,對色彩稍微敏感的朋友應該能看得出來。 3、看色根 先弄弄明白什么是色根。看下圖! 上面圖片的綠色部分,從濃到淡從有到無,過渡得幾乎讓人看不出從哪里開始有顏色! 這個就是B貨的色根擴散,或者有人叫顏色發飄了!這是因為B貨里的膠充填了隔阻顏色的裂隙,光線很容易在翡翠顆粒之間相互傳遞,因而缺乏了裂隙面的反射。 而光線在天然的A貨翡翠中傳播時,會明顯受到翡翠的粒間邊界或微裂隙的阻擋。 這就是色根,看下圖: 天然A貨翡翠的色根 不過,現在的染色技術也是相當成熟,可以做到點狀上色,所以看色根是否漂浮只能是一個輔助判斷,要結合其余特征綜合鑒定。來開開眼,下面圖片是仿A貨色根的B+C貨。 仿A貨色根的B+C貨翡翠,可以亂真了! 總的來說,除了第一種用放大鏡觀察表面能比較明確地鑒別出A貨和B、C貨的區別外,后兩種鑒定手段更多的屬于主觀感受層面,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逐漸區分開來。 |
|
下一頁:中國外銷紋章瓷的紋章與堂名款的區別 | |
上一頁:2014年古玉價格趨勢 | 返回>> |
在線交流 |
|
|
企業郵局 | 后臺管理 | 流量分析 | 在線調查 |
版權所有:蘇州古玩城有限公司 蘇州古玩城地址: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北港路198號 咨詢熱線:0512-66056222 技術支持:仕徳偉科技 蘇ICP備12075896號-1